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衰退期,将持续多长时间,何时复苏,无人知道。政府很着急,想了很多办法。但有一个办法,政府似乎没有想到。其实,这是政府自己就可以做的,而且,保准能够立竿见影地产生推动经济复苏的良好效果,那就是废除人见人嫌的“城管”。
这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呢?关系很密切。现在很多专家想当然地给政府出了很多刺激消费的主意。意思好象是,民众很有钱,但不愿花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在中国,大多数中低收入民众的苦恼,恐怕是无钱可花。尤其是在经济衰退中,他们所受冲击最大,比如,几千万农民工失业返乡,立刻就丧失了基本收入。由此,几千万农民家庭的生活就会出现困难。其实在城市,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,收入下降,有人会失业。这个时候,刺激消费的政策毫无意义。
要正确地应对经济衰退,首先要搞清楚衰退的本质。哪怕是凯恩斯爵士也承认,经济衰退的本质是社会的经济活动减少,所以,他所提出的方案是政府通过赤字财政增加公共开支,以刺激经济体系恢复正常的生产、交换。从伦理与政治角度看,赤字财政是有问题的。但推动社会的经济活动增加,却是实现经济复苏的必由之路。为此,就必须废除城管,因为它一直就是社会诸多正常经济活动的障碍。
梁漱溟先生也早就指出过,中国人向来就不习惯过集团生活,因而其集团观念十分薄弱,这包括,缺乏国家意识,所谓“天高皇帝远”说得就是这种心态。中国人从来就不指望政府给自己做什么好事。相反,普通中国人向来相信,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。用经济学的术语说,中国人天生就有企业家精神。这是古代中国出现经济增长、人口繁殖的基本动力。
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繁荣,仍然是因为这一动力机制。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,不断地突破政府强加的不合理的制度,这个时候的政府也没有继续顽固地坚持僵化而荒唐的制度,放松了某些方面的控制。于是,民众的企业家精神就得以发挥出来。私人企业家的干劲,农民工的勤劳,就是中国奇迹的全部原因。只不过在三十年以前,这些东西无处发挥,过去三十年可以发挥了。
当然,小贩们的不屈不挠,也是中国城市社会的一道景观。九十年代以来,愈发明显。因为,从那时开始,大量国有企业员工下岗,他们一不偷,二不抢,仅仅希望依靠自己的辛苦,换取一口饭吃。还有一些农民进城之后,没有稳定的职业,也加入这城镇小贩的行列。他们的这种选择简直是为国分忧的高尚行为,政府应当感激他们才张君劢。试想,如果他们自己不找食,都会变成政府的社会负担,政府承担得起吗?
然而,城管制度也因此而兴起了。城管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在城市里打击所谓的非法的无照摊贩。当然,城管的职能不仅如此。对于获得牌照的正规的商业活动,城管也带来极大困扰。因为,城管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,进行无休止的检查。而这自然会给从业者带来成本,从而妨碍了正常的经济活动。
如果说,在经济繁荣期,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比较正常,财富财产机制顺畅运转,那么,城管驱赶、打击城市无照小贩,骚扰合法商贩,最多也只不过激起人们道义上的愤怒而已。人们总是同情穷人的,一个社会,总不能挡住穷人用自己的辛劳换饭吃的路子,不论以什么理由。
到了经济衰退期,社会因为城管的所谓执法活动而蒙受的社会损失,就不止于此了。已经有政协委员郑重提出,大学毕业生在没有找到稳定就业岗位之外,不妨自行就业,去做做小贩。立刻就有人提出一个问题:城管答应吗?
人们已经意识到,城管在妨碍经济复苏。可以想象,由于经济衰退,很多人失去稳定的就业岗位,被迫进入不稳定的就业状态,随时都可能为了生活而变成无照商贩。也就是说,在经济衰退期,违法的无照经营商贩的数量将会增加。这是人们解决自己失业问题的小路。从经济角度看,这些无伤大雅、不会伤害任何人的所谓违法活动,其实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,也就是说,这类活动有助于经济的复苏。城管如果仍然坚持原来的执法模式,就等于阻碍经济复苏。
进一步说,在经济衰退期,解决失业问题、让失业者有饭吃,乃是社会、政府所要面对的头等重要的问题。如果失业者看到不希望,或者没有饭吃,就会酿成严重的社会、政治问题。而以消灭无照商贩为自己职能的城管,很可能浇灭那些自己找饭吃的失业者的希望。
所以,在经济衰退时期废除城管,正当其时。